跳到主要內容區

「2019臺東工藝材質復育暨年度策展計畫」工藝藝術創作

藝術創作

展出者 作品名稱、媒材及理念 作品照片
劉鑑青 風景 2      1
複合媒材 (純麻布、地工織布)
使用純麻布覆蓋上壓克力顏料,手工縫製在建築用軟性織布上,形成有如建築體般的軟雕塑。以「陰陽」的概念出發,將正圓形折半後立體化。繞著圓弧形的雕塑觀看,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造型轉變,隱喻同一事物的運動趨勢或狀態。以古羅馬時期人體雕塑上布料的垂墜感在作品上,觀者看到布料上的皺褶會引發身體感知,與作品之間產生連結。作品呈現30度的傾斜,將麻布的皺褶做反差角度的連續性變化,形成視覺上的運動效果。不同的視覺變化會轉換不同抽象思維,作品不是單一向度的定義,而是多重解讀。雕塑的色彩是引用畫家喬治·莫蘭迪(Giorgio Morandi)靜物畫中的「灰藍色」為作品色調,這種低彩度的沉靜可以使得觀看作品時只專注在雕塑造形上,進入純粹的抽象思考中想像。

黃冠菱 陽光、空氣、電  

1

植物,現成物
當擁有生命的有機體與”插電”這個人為日常活動,將兩者並置後所產生微妙的趣味與新的思考,生命與能量、自然與人為、種種的矛盾與弔詭,造成的衝擊與趣味。

林戎依 在我眼中,你是如此的美麗      

1

樹皮布、木板、棉麻布、麻線、等複合媒材

當走進樹林親自採取樹木,以手鋸方式慢慢的取下樹枝,長時間的沐浴在大自然裡感恩的心就此油然而生;感謝神賜予這天地,滋養這塊大地,使祖先的智慧因著這片土地能繼續傳承下去,也因此才能感受天地如此之大,看見了自己的渺小,謙卑的循著祖先的方式製作這傳統工藝-樹皮布;樹皮布就像人的皮膚,因此每次端看樹皮布都有此感受:「這就是我們啊!」,那顏色有暗有淡、紋路有深有淺,沒有一張是一模一樣,這不就是我們嗎!?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無人能取代。我們知道在這世界若以自己為中心容易用眼睛直接審視彼此,因著膚色長相、性別;身分地位、種族及國家的不同,如果在沒有足夠理解之下比較彼此而產生負面心態,甚至造成否定自己的想法,就像有時旅外甚至從小在自身家鄉的部落青年雖留著族群的血液,但因種種原因害怕社會或部落的眼光而不知如何面對自己的身分,想尋找卻不知從何做起,也像是大眾對女性根深蒂固的想法,因當我以女性的身分親自上山採集樹木時受到許多人的質疑,甚至建議應該要由男性來做這一部分,以上,不論是自我或他人的否定,其實都不重要,因為認同自己不是得到他人的肯定才能開始,而是從認同自己就已經開始了;或許在他人的注視下會因為被否定的恐懼、心靈的破碎甚至因身體殘缺而感到害怕無法往前,但其實仔細想想真正會望著你的一切是那些愛你的人,所以,無論我們多卑微不足,在愛我們的人眼中我們永遠都是原創真品,無人能 取代的珍貴寶物。是的!我們如同樹皮布般獨具特色,因為創造者如同愛你的人一樣不會因你的不同而厭惡捨棄你,他們會因為你能為自己的獨特感到自信來認同並為自己發聲而感到滿足,所以,來吧!從現在開始對自己說:「我是如此的美麗的」。


廖琳俐 跡澱     

跡澱

麻布/裝置/複合媒材
茶葉在藝術家過去創作中有作為一種主體文化身分認同,其特殊色澤在時間變化的有機不穩定性,浸在苧麻纖維中自然流動暈染開來,在時間的長河積澱形成層層痕跡,如樹扎根於大地,與土地、環境共作形成的年輪。其苧麻和茶葉都屬其亞洲文化,也有追根的意味。麻在西方繪畫中做為油畫基底材之畫布,一般使用油畫塗料覆蓋,藝術家從自身文化思考將其茶葉作為顏料彰顯苧麻基底材本身的自然紋理特殊質地的連結共存關係。同時拓展苧麻在油繪畫史上的視覺經驗以及其材質語彙。

廖琳俐 沉積  

沈積

植物纖紙、空氣霉、水
紙纖維在吸收水分後擴張,藝術家將之一張張層層堆積,與自然中空氣與水共作成如礦物般的有機質地。這些紙張曾經是自然中的素材進入了人的文明世界後成了機械複製的產物,也在快速使用中消耗堆積,藝術家將此回收處理產生新的有機質地恢復生態系的狀態。也透過此讓人意識到日常使用材質和自然生命之間看似微小卻巨大緊密的關係。

恆麻・繁 香火因緣      

2

麻繩、保麗龍
在時代的變遷下,人造纖維取代了傳統的麻繩而沒落。然而,瓊麻工業遺留的文史遺跡,靜靜地座落在鎮上角落,有賴年輕世代為它注入新生命。本作品啟發於海邊棄置的保麗龍塊·經歷風吹雨打、海洋侵蝕等多苦多難,形狀看起來相當神似佛像等傳統工藝品,如石雕、木雕等,我們利用他原來的造型樣貌,去製作出此項作品。

恆麻・繁   1
麻繩、保麗龍
恆春三寶之一的瓊麻,是製造麻繩的天然材料。在時代的變遷下,人造纖維取代了傳統的麻繩而沒落。然而,瓊麻工業遺留的文史遺跡,靜靜地座落在鎮上角落,有賴年輕世代為它注入新生命。作品理念來自於生活常見運動,因為在製作過程中消耗許多時間與精力,所以我們把想運動的心態放進了我們的剪黏麻繩作品技術中,形成一顆讓人看了有網球排球足球的感覺。

黃冠菱 質 變       1
酒瓶蘭、空氣鳳梨、麻繩、現成物、土壤
將木材質從自然植物本身的樣貌與經由人為加工過後的材質狀態互相並置,產生新的關係鏈,呈現材質本身的特殊性與材質變化的趣味性。

恆麻・繁 球中球       球中球
麻繩、保麗龍
恆春三寶之一的瓊麻,是製造麻繩的天然材料。在時代的變遷下,人造纖維取代了傳統的麻繩而沒落。然而,瓊麻工業遺留的文史遺跡,靜靜地座落在鎮上角落,有賴年輕世代為它注入新生命。作品理念來自於網路上看見許多的格式材質製作而成的球中球藝品,所以我們想靈活運用現有麻繩與保力龍來製作屬於我們的瓊麻球中球。
 

恆麻・繁 聚寶盆  

     

3
麻繩、保麗龍
恆春三寶之一的瓊麻,是製造麻繩的天然材料。在時代的變遷下,人造纖維取代了傳統的麻繩而沒落。然而,瓊麻工業遺留的文史遺跡,靜靜地座落在鎮上角落,有賴年輕世代為它注入新生命。本作品啟發於招財容器,內部挖空,噴上金漆,呈現一個滿滿的財腹,已將聚寶盆的方向去發展,作品內部挖空,噴上金漆,呈現一個滿滿的財氣。

恆麻・繁 軀體

     

4
麻繩、保麗龍
作品以女性的身體為主,更近一步將身體的中間段,將其表現出 ,女性溫柔、勇敢的一個線條,讓觀賞者這能夠在觀賞同時,進而加以思索,女性在這個社會上的付出,是否充滿辛酸與感慨。

 

 孫青田

 
 歲月停格       歲月停格
 麻線、樹皮等
 歲月
滴滴答答
在大地之母上轉動
分針
悄悄停落在
午夜的十二點十分
光陰停格
將化為永恆


佇立
在時光
在永恆的生命

又春天了吧!
紅嫩的小相思
孤枝繽紛
悄然無聲
從凋落中重生青春

 

 曾詩云

 

     

1
麻布、羊毛氈、樹枝
乘著風,那一片片黃綠夾雜的田野,草的味道,是最原始的開端,在這件作品中我憑著記憶和照片,拼湊著紀錄當時印象深刻的景色,麻布的堆疊像是田野般,翻起一段段屬於當地的記憶篇章,利用麻的特性,麻為紙、針為筆,在每個交錯的縫隙中刺入色彩,賦予枯枝新的生命,用一個純粹的方式跟土地做連結,融合美麗的自然風光,藉由作品作為一個聯想的記憶點。

理念:這件作品中我想探討的是土地與人為之間的關係,自古自然的存在為根本,因為人的介入將之劃分與切割並賦予人擁有土地的權利,在彼此依存的關係中,開始充斥著人類的濫墾與破壞,藉此販賣得利,可是當我們自以為擁有土地所有權時高樓大廈的迭起,而當自然被破壞的快消失殆盡的時候,人們又提出了所謂的綠化政策,想想也實屬諷刺。

意義:我運用了麻布的本色象徵土地原本應有的樣貌,堆疊的高度是人類看待土地的價值,在這之中運用了羊毛氈代表人為的介入與染色,一刀裁下是諷刺人類無情的切割,之中使用枯枝去做自然生命的結束與本應存在的價值。

黃子定  兒歌  

      

 
2
 瓊麻、樹皮、鐵、陶
東部的生活使我更體會土地,小時在玩爛泥的時光。所以我運用傳統的苧麻瓊麻來製作此作品,有反璞歸真之意。

劉奕伶  串流  

     

 
串流
 瓊麻絲、植物
以植物絲裝飾盆栽,並將瓊麻絲染色,染成水的顏色,象徵瓊麻的文化能是像是生生不息的水流。

許文瀚 地景謎題  

     

 
1
木盒、音響撥放器
將自身的勞動力操作,瓊麻的物理聲 響,載音箱中不斷循環之聲響。震動、 編織在空間生成伸縮,於觀看器官重新 確立經驗的產生,不起眼的作品本身需 要被重複,直到習慣的奇觀,史的空間 得以被介入出沒有遇過的想像都回饋 在此呢喃,過去與現在是猜不完的遊戲。

陳宥丞 破繭而出      1
紗窗、瓊麻絲、苧麻
 上方破出來的是真苧麻,用工業化的麻繩做繭,再用塑膠類做底,呼應我們復育主題是需要讓他能夠努力出頭。

周夢嬋  竄  

 

1

 

 苧麻、相框魚缸
 小小的相框是科技,一串又一串的傳統技藝麻線,被困在這個相框之中,孤獨卻又頑強地試著活下去,被侷限在框框內的傳統技藝如何從框架中突破竄出。小小的魚缸是孕育,在高速進步的時代中,傳統技藝在這魚缸中被培育,在這之中吸取經驗茁壯,融合科技及傳統,回歸本質、回歸初心,竄出新生命。

1234
書籍出版視覺設計展場規劃策展團隊

1

<回展覽首頁>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