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撚阡陌」2020臺東工藝材質復育暨年度策展計畫

展覽

/策展論述 /ORIGIN OF PLAN/

計畫緣起:
本次「撚阡陌」展覽以植物纖維作為材料創新設計先導示範,以在地工藝材料創新應用啟動設計能量。我們所要呈現為整體復興臺東工藝產業,今年加上去年的計畫共有3種工藝材質,我們聘任助理研究員研究其材質、從植物種植、產地分布及生產、取得與處理材料技術、設計等各階段研究與復育產業計畫,探討傳統工藝於未來設計應用可能性。以全面性、扎根性,從其工藝材質之植物種植、產地分布及生產、取得與處理材料技術、設計等各階段調查,並藉由復育產業計畫,增進臺東工藝傳統保存與未來發展可能性。阡陌為田間小路,縱南北、橫東西,以此將作物與織品的形象做連結。撚為手指捏取等細微的動作、也有彈奏樂器的動作手法之意,透過工藝之美的手工動作,演譯天然材料的奧妙。

虎尾蘭介紹:
虎尾蘭(學名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英名Snake Plant)屬於百合科,因耐旱所以又稱千歲蘭,葉子纖維可作弓弦所以又被稱做是弓弦麻,原產地為非洲及印度地區,臺灣最於1645年由荷蘭人引入,如今普遍作庭園觀賞栽培,具匍匐根狀莖,葉根生,肥厚硬革質。虎尾蘭品種眾多,今年以銀脈虎尾蘭(Silver Hemp Plant)與金邊虎尾蘭(Variegated Snake Plant)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觀賞植物為主的虎尾蘭,經由植物採纖製作,運用其纖維特性結合創作,展現工藝與藝術創作材質的多種可能性。

虎尾蘭材質特性與應用:
虎尾蘭纖維性韌,拉力強,規劃「材質試驗」與「創新試驗」兩部份。材質試驗,以材質特性為核心規劃拉力性試驗,透過專業機器測試,數據化呈現虎尾蘭纖維特性;創新試驗,以植物或材質特性作延伸應用發展試驗,由單一纖維使用延伸發展到立體空間的纖維編織、植物染、植物型塑以及植鞣革等四面向,從植物轉換到纖維材質之間的過渡,瞭解不同歷程中材質運用的多種可能性,以期找出工藝材質創新應用之未來發展。

創新設計-虎尾蘭
以材質為起點了解地方傳統文化,每種自然材質都蘊含著獨特特質,工藝復育不僅是保存傳統工藝文化,更是主動對設計創新與美感提昇做出回應,設計的材質運用往往是通過對不同材料屬性的控制而實現,虎尾蘭纖維創作由單一媒材纖維編織,至結合竹材、藤、皮革、陶藝等多元媒材的創作,展現虎尾蘭纖維與不同媒材鏈結時隨著多元設計風格而展現各種新貌,自然材質創作是一種生命的延伸,透過在地自然材質的創作使用,材質成為地方文化符號,展現在地自然環境與文化。
 

創新應用-苧麻與瓊麻
延續2019年苧麻與瓊麻材質創作設計,2020年聚焦於創新運用,將傳統材質運用的既定印象進行轉化。2019年材質試驗,觀察到苧麻纖維特質主要在拉力性佳,可承受逾百斤的拉力重,運用苧麻纖維製成紙張,顯示出紙質細緻,紙面肌理為中紋,顏色米色偏白,今年發展製作苧麻手工紙,運用苧麻纖維製成六種不同纖維比例與厚度的手工紙,從水墨書畫創作中深入瞭解苧麻紙質的使用性,並結合皮革工藝試圖激盪出苧麻纖維異於傳統的視覺美感。
瓊麻纖維粗硬拉力性良好,今年運用纖維特質與生活實用結合,發展出生活設計與創新運用兩個面向,生活設計以瓊麻纖維與竹籐、金工設計做連結,從複合媒材創作找尋瓊麻編織的新貌,創新運用以阿美族撒網工具「八卦網」為靈感,透過自然媒材編織放大視覺感官,企圖在材質與現代生活進行連結,找尋日常生活的實用性與創作設計的可能。

/計畫活動 內容 / /

(1) 工藝材質復育工作坊
(2) 【
撚阡陌】臺東工藝材質復育展
(3) 大型裝置藝術
(4) 苧麻
瓊麻及虎尾蘭復育種植

(1)Craft material rehabilitation workshop
(2)Taitung Craft Material Rehabilitation Exhibition
(3)Large installation art
(4) Ramie and eucalyptus replanting

/工藝材質復育工作坊 /Craft Material Rehabilitation Workshop /

(一)虎尾蘭的基本認識 (二)處理虎尾蘭的技法 (三)纖維編織技法與技巧 (四)創意發想製作課程 (五)設計思考發想課程
07/18(六),10:00-13:00 07/18(六),13:00-17:00 07/19(日),10:00-17:00 07/25(日),14:00-17:00 08/02,14:00-17:00(日)
課程講師: 阿布斯

阿布斯(邱春女) 為傳承母親的手藝,放棄高薪的工作,回到部落拾起織布工具,並堅持至今。現在,除了工坊的營運,還在延平鄉擔任家政班及各級學校擔任編織講師,更因訂單源源不絕,而請部落婦女一同加入織布工作中,無形中增加了鄉內婦女的就業機會。曾年榮獲台北市府2009花樣原動力原住民創意時尚服裝設計佳作。 曾獲證照:原民會台中技藝中心編織師資證。

課程講師: 鄭梅玉

1998 年起鄭梅玉以「胼手胝足」參加文建會舉辦的「第一屆傳統工藝獎」,獲得編織類佳作;此後連年參加各種比賽,屢獲肯定,也因此通過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評選授證為「台灣工藝之家」。

 

課程講師: 施富錡

現任國立清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助理教授。認為創作是一項回應於生活狀態的詮釋,生活以食、衣、住、行為四大基本需求,體認與感受皆來自這四項所延伸出的 狀態,關注生活過程與當下細膩的變化,進而轉化成對不同議題的回應,並成為藝術創作與表現的原點素材,將之當作個人生命文本的註記、詮釋與回視。

課程講師: 葉栢虦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創意設計與經營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包括福祉設計研究、視覺介面設計、人因工程研究。專長有視傳設計、設計管理、人因設計。

課程介紹

阿布斯老師的教學,讓大家知道原來常見的虎尾蘭的纖維可以做這麼多東西,也還有這麼多植物可以拿來取纖創作。

課程介紹

老師透過他最熟悉的藺草來教大家編織技法,學員們可以透過這兩天所學到的技法,將不同的植物纖維去做捻線以及編織創作。

課程介紹

應用多元媒材進行不同的實驗性創作,並顛覆材料既定屬性與原本可能,以敏銳細膩的獨到眼光創作出層層混搭、層層融洽的作品。 透過課程指導,讓學員了解如何別出心裁的創意發想。

課程介紹

設計思考或設計思維(Design Thinking)是一個以人為本的解決問題方法論,透過從人的需求出發,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講師將引導學員進行設計思考,激發學員設計出更好的成品。

 


/【撚阡陌】臺東工藝材質復育展展覽介紹 /Exhibition introduction

展出者中村綾花(日本)、廖琳俐(日本)、廖慶華、鄭梅玉、柯良志蔡文瑜、蔡瑩臻、林金次、廖英里、蘇子瑄
裝置藝術設置藝術家: 杜昀庭,《遠山》

展出地點: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
展出日期:2020/09/11-2020/09/27
開放時間:一~五12:00-17:00、六~日10:00-17:00(開放時間如有調整,依現場為主)

開幕時間:2020/09/11  11:00 於臺東美術館-大文創教室

Exhibition place: Taitung Art Museum - Dawenchuang Classroom
Exhibition date:
2020/09/11-2020/09/27
Opening hours: Mon-Fei 12:00-17:00,Sat-Sun 10:00-17:00

 

材質研究 材質研究 工藝藝術創作 戶外裝置藝術
書籍出版 視覺出版 展場規劃 策展團隊

1

 

瀏覽數: